(一)生成成绩分析表
1.各班总分及各科的最高分、平均分(可多档)、相应名次。
普通班与特殊班的平均分可设置不同。可设置多档,如下图。
可设置任意多个平均分,用逗号分开。解释见上图。
【总名次】各平均分段的名次相加,算是总值,然后谁的总值最小,谁的名次靠前加。如某班的0-10%为第1名,10-40%是第2名,40%-90%是第3名,则总值为1+2+3=6,然后判断数值6在各班中属于第几位次。
上图中这些平均分的百分比段,可以更改,可以删除或增加
2.总分分段统计表。可统计各【分数线】人数及各【分数段】人数。
【分数线人数的“>=510”】,它表示各班总分>=510 的人数。
【分数段人数的”>=510”】,它表示各班总分在>=510 且<530 的人数。即【510,530)的人数。
注意到没有?分数段表示某一段的,分数线表示大于等于它的。
手工设置更灵活,可以任意设置(有提醒最高分),可以借助 excel 复制粘贴过来
(二)生成“命中率/贡献率”【M1/M2】分析表
在某个班级内,哪个科目对本班的成绩贡献大?哪科拉了后腿?哪科占用时间它科目的学习?M1/M2 表就是分析这个的。? 可以所有班级的科目线一样,也可以特殊班一个普通班一个分数
【人数】:有效人数,可以通过打勾选择是否包括总分为 0 的。
【班上线数】:本班有多少人的总分达到了“总分分数线”,上图是 468.5 分。
【总分上线】:即总分上线率。班级总分达线人数/班的有效人数,百分比。
【名次】:即总分上线比例越大,名次越靠前。
【单上线】:本班单科达线人数。本团体(普通班全体/特殊班全体/所有班全体)中总分达线人数设为 N 人,再把各科目目如语文分数倒序,看第 N 名是多少分,这就是单上线分数。可以所有班采用相同分数线,也可以普通班一个,特殊班一个。
【双上线】:即单科达线,又总分达线的人数。
【单/总比】:(单科上线人数/总分上线人数)*100%,这个是看单科对总分的贡献。对学科贡献等级有用。
【命中率/M1】:(双上线人数/单上线人数)*100%,通俗的话讲就是“我这一科考得好的人,结果总分也高”,这样的人越多,命中率越高,说明这一科配合的好,即对总分有促进,又不影响其它科目的成绩。如果我这一科考得好的人,考上的人不多,那就说明他们偏(我这)科了。命中率越低,学生越偏科。
【(命中率)级差】:命中率级差为某班与整体班的差值,如上图 21 班的命中率 77.78%,它是特殊班,而特殊班整体的命中率为 72.45%,故级差为 77.78%-72..45%=5.33%。
【贡献率/M2】:(双上线人数/总分上线人数)*100%,在考上的人当中, 这一科好的人越多,说明贡献率
越大;考上的人当中,我这一科好的人不多,则贡献率较小。
命中率小,贡献率小:单科对总分贡献小,双上线人数少,单科与总分配合不好。
命中率小,贡献率大:单科对总分贡献大,但单科上线少,单科冒进
命中率大,贡献率小:单科对总分贡献小,,单科上线人数少,属于科目滞后
命中率大,贡献率大:单科对总分贡献大,单科与总分配合较好。
【学科贡献等级】
1.班级上线/总人数,如果达不到“总分上线率”底线,直接 F等。设置<=0即为不用此限制。一般二本线设为30,一本线不设(对普通班来说,30%的考上一本不太容易)。
2.单/总上线之比>=80%,贡献率>=70%,命中率>=60%,为A等
3单/总>=80,贡献>=70,命中率<60的,B等
4.单/总>=80,贡献<70%,命中>=60,C等
5.单/总>=80,贡献<70%,命中率<60,D
6.单/总<80,E等(三)前n名,后n名及各班优秀、及格率对照表
可以计算前 50 名、前 100 名、后 50 名中各班所占多少,这个 50、100 等数字? 可以生成各班各科的优秀人数、优秀率、级差、相应名次等。